银广夏冲击波

  作者:中国证券报 龚实   日期:2001.08.25 09:08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超级大牛股、绩优蓝筹股的典型银广夏,原本是一个诱人的“陷阱”,八月三日,这枚炸弹在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爆炸后,其当量之大,形成一股强烈的冲击波,震得人们本能地发懵,之后才表现出应有的震惊、愤怒、悲凉等等情感。

    “没法玩了”,市场的反应是最直观的。银广夏事件客观上对弱势运行的股市造成打击,更何况,其时的银广夏市场价格30.79元,流通市值86.21亿元,排在深发展(192亿元)、宝钢股份(90.66亿元)之后,名列两市第三,比四川长虹(80.96亿元)和浦发银行(71.16亿元)还大。

    拔出“萝卜”之后

    银广夏城门失火了,之后,与之沾亲带故的跟着遭殃。

    8月10日,重仓持有银广夏股票的上海金陵在股价大幅下挫之后,发布公告:公司共计持有银广夏股票713万股,平均每股持股成本31.26元。

    紧随其后的是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8月11日的提示公告,披露了旗下基金与银广夏的“不解之缘”:基金景宏持有广夏股票672万股;基金景福持有广夏486万股。此时,受银广夏拖累,基金景宏已跌破面值。

    8月18日,浙江轻纺城中报披露,公司尚持有银广夏251万股,投资成本高达每股35.9元,尽管公司用的是自有资金。

    没有投资银广夏,天科股份却一样的不轻松。为银广夏制造神奇利润的是“萃取”,天科股份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天然植物有效成份工业装置项目也因此受到投资者的质疑。公司只好为超临界萃取技术“正名”:虽然没有那么高的投资利润率,但它的确是项好技术,不能因为“银广夏事件”而对其进行否定,“萃取”本身没有罪。

    银广夏事件牵出的另一类上市公司是与银广夏有互保协议的公司。

    曾经与银广夏签订过互保协议的和光商务发布公告称,到目前为止,双方还没有发生互保行为,语态中带着庆幸。

    相比之下,中关村则没有那么幸运。公司与银广夏为对方提供总担保额为5亿元人民币以内的多次融资做担保,到中期,银广夏为中关村担保1亿元,公司为银广夏担保5000万元,期限从2000年12月28日到2001年12月27日。对此,中关村总裁段永基很是无奈;合作之前,派人详细查看了银广夏的报表和帐目。哪知道这些是作假作出来的。真不知道该相信谁。

    究竟该相信谁

    不知道该相信谁。这不仅是段永基的烦恼。

    一位北京的刘姓个人投资者说,我在股市已经六七年了,经历的事情也不少,像琼民源怎么变成中关村,PT双鹿、PT金曼怎么退市,都眼睁睁地看着股市变幻。个人那点家当,不敢去碰那些绩差的问题股,只敢买业绩好的股票。我看银广夏的报表业绩好,成长性好得很。尽管价位有点高,我还是在它除权后30元大胆地买了,可结果呢?

    银广夏2000年年报披露,公司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奇迹”并未到此为止。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至3元!

    除景宏基金、上海金陵之外,银广夏前十大股东中还有两家投资公司,机构投资者也都对业绩神话深信不疑?对此,市场人士认为,除了内幕交易,联手操纵的因素之外,机构投资者被骗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西南证券的周到先生认为,研发人员有时到上市公司看不出多少东西,如果公司不想让你知道的,你很难了解到多少信息披露以外的东西,仅凭研究人员个人调研是有难度的。包括媒体采访,要了解到深层的问题,难度较大。

    这位资深研究人员说,对绩优公司作案头分析时,凭借自己经验,多提问题,有怀疑的话,自己在心里打一个折扣。但象政府文件、海关单据这些基本的东西都可以是伪造的,你没有办法分辨真伪,也没有证据,研究报告不能说它是假的,调研时,有些项目不让你看(如银广夏天津的生产线)。所以只能靠个人提高一些警惕,尤其是对一些业绩反常的公司。

    中和应泰公司的金立佐博士认为,银广夏破坏的是上市公司的公信力。因为对投资者而言,投资的基础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当投资者从公开渠道获得的信息是虚假的,他们就基本失去了对上市公司判断的标准,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投资损失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实在太大。

    他说,证券市场原本就存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那些曾被市场广泛奉为绩优蓝筹股的上市公司,假如连他们的幕后都是一个惊天骗局,那么,投资者该去相信什么?

    考验异常严峻

    强烈的冲击波也让注会行业坐不住了。8月3日一早,从媒体上得知有关消息的中注协秘书长、财政部部长助理李勇,指示协会有关部门尽快对中天勤展开质询和调查。不久,副部长楼继伟致电李勇,对事件表示了关注。

    8月17日,中注协在深圳举行全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会议。中注协秘书长李勇不下十次提及银广夏和中天勤,并旗帜鲜明地表示:对待银广夏事件绝不手软。

    与此同时,中天勤会计事务所全面展开自查自纠。不少事务所也引以为戒,紧急开始自查,如天健(信德)在反复提醒员工增强风险意识外,还专门修改了执业规程,把风险控制的概念、方法、手段放了进去。

    注协的行业监管是不是有问题,人们在思考。中注协理事、深圳注协副会长朱祺珩表示,深圳注协这几年的监管尽管有进步,但还是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手太软,处理了很多违规案件,但还是漏掉了一些大鱼。

    他认为,行业的监管体制不健全、处罚规则不完整、监管队伍未形成、透明度不足等问题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他还特别强调,在对待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处罚中,应淡化行政处分,强化民事责任,这样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让他们在受伤害后可以得到适度的赔偿。

    在反思中,人们也看到了银广夏事件的一些积极因素。中天勤主任会计师蒋贤山称,这次事件很可能是注会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可能改变国内目前基础性审计方法,引入风险导向性审计方法,这也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因为前一种审计方法是建立在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完善、公司管理层诚信的基础之上的,而在当前证券市场风险较大,公司存在作假冲动、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环境下,一旦诚信有问题,现有的审计方法对识别假账将是收效不大甚至无能为力。

    代价,算得出和算不出的

    世界银行专家把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分为萌芽、操纵、投机、固定和成熟五个过程。其中萌芽、操纵为初级阶段,投机、固定为中级阶段,而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之间。从几年前的原野、红光、琼民源再到郑百文、猴王、亿安科技、中科创业再到如今的银广夏,这些绝非偶然事件的出现也确实佐证了我们所处的转轨期的大背景。因此希望不发生银广夏或金广夏之类的事件恐怕也是天真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证券市场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

    学者和专家们众口一词:因为失信的收益太大而成本又太低。上市公司粉饰、伪造会计报表,操纵、虚增利润,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不需要太多地考虑其违规经济行为的后果,也不必去顾及其信用形象的损害,为什么?在于收益的丰厚而违规的机会成本太低。

    黄河证券研究所的顾丽文认为,中介机构上市公司自律能力差,违规失信公司形成了一种恶人得利的示范效应,对这些依靠虚假信息在资本市场轻松赚钱圈钱公司的纵容是对诚信经营、规范运作公司的伤害与打击。

    瞧瞧银广夏的K线图: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4月19日涨至35.83元。次日实施了10转增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较之于1999年“5.19”行情发动前,则上涨了8倍多;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假如存在内幕交易,收益是明摆着的,那么代价呢?

    银广夏事件发生后,方方面面都谈到了责任人问题,完善立法和司法,创造一个守法的环境,成为市场共识。

    ——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鼓励中小股东状告银广夏相关责任人,其中包括董事会、董事和总经理等高管人员、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其相关责任人员。

    ———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认为,股东首先要掌握证据,然后通过法律途径起诉银广夏,要求民事赔偿。财政部部长助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李勇公开表示,有关方面正对银广夏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如果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该事件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中注协将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绝不手软。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表示,有三类责任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银广夏事件的当事人;对银广夏的财务报告给予审计的中介机构及相关的责任人员;与银广夏相勾结的大投资者、庄家。

    尽管目前银广夏事件尚处调查阶段,最终的处理程序也将进入轨道。市场将会看到有关责任人所付出的代价,但是银广夏事件所形成的冲击,给证券市场所造成的代价却难以计量。

    银广夏的影响将比中科系事件更恶劣。珞珈投资的真庸甚至认为,新兴蓝筹股典型———银广夏造假绝不仅仅意味着神话故事的灰飞烟灭或皇帝新装的名存实亡,而是一针见血之中以小见大———中国股市的真正可以“路遥知马力,烈火见真金”的蓝筹股至今还只活在我们的梦里,要走进“蓝筹股时代”还需同志加倍努力。

    话虽然带着调侃,但确实反映了市场的一种情绪。投资者对绩优股产生普遍怀疑,纷纷在质疑,市场还有多少“银广夏”,这对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产生负面影响:长线捂股不成,只能短线投机。

    银广夏造假是违规甚至违法,然而,不能认为它只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个别现象,它让人们更多地想到整个证券市场、乃至社会的大环境的信用制度。一个缺失信用的证券市场必然不能够正确反映经济领域的供需状况,更无法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学者刘纪鹏表示,希望银广夏这一事件能坏事变好事,使各方都能从中吸取教训,亡羊补牢。

    有市场人士认为,坏事的确能变好事。银广夏神话的破灭,提高了人们的警惕性,有助于投资者不相信故事,不迷信神话,更易引导理性投资,绩优公司短期来说是有压力,但真的绩优能笑到最后。还有,银广夏神话的破灭,更使银广夏模式的造假不容易得逞———不论是业绩泡泡的离奇,还是利用领导人的光环。

    无疑,市场信用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而且必将也必须伴随着监管水平的加强和提高,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上市公司质量的整体提高,投资人的日益成熟,乃至证券市场功能定位的准确。

    无论如何一个规范和纯净的市场,是可以期待的,因为人们曾经为此付出了代价,算得出和算不出的。


相关文章:
  • 银广夏报表审计事务所中天勤有关人士称,没有串通行为责任无法回避(证券时报)-杜舒- 2001/08/24 09:41
  • 深注协秘书长郑学定谈银广夏事件 行业监管方式要彻底改变(中国证券报)-陈雪何凌枫- 2001/08/23 09:32
  • 银广夏事件”评论:痛,并不能带来快乐 2001/08/22 10:50
  • 反思银广夏骗局 2001/08/22 10:46
  • “银广夏事件”引发中介机构信任危机 2001/08/22 10:43


  •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