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开放B股须防风险 处理失当祸害无穷

  日期:2001.03.01 09:07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中国B股终於重新开市,一如所料,全部股票涨停,市场弥漫着狂躁气氛。与此同时,主流传媒不断传递这样的信息:B股对内开放,是A股对外开放的前奏,为AB股合并创造了条件,是中国证券市场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但福兮祸所伏。笔者认为,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证券监管力度、B股上市公司素质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等方面看,B股开放背後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变数。处之得当,有利改革发展;处之失当,则如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祸害之盒。

    市场扩容欲速则不达

    为B股开放拍手称好的人,都带着一种憧憬:大量资金涌入,市场迅速激活,而二级市场的活跃又使一级市场的筹资功能‘死而复活’,反过来增加市场容量,扩充市场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B股市场扩容,主要表现在增发新股及现有股票的送配,理论上讲,能够让内地上市企业筹措到巨额而宝贵的外汇。但是,由於B股自九二年面世便几近‘见光死’,交投长期低迷,使其最基本的筹资功能等同荒芜。两类统计数字印证了这一冷酷事实:一是市场规模小,流动性差,到目前为止,B股才区区一百一十多只,市值约五百多亿元人民币(约合六十九亿美元),前者相当中国A股的十分之一,後者仅及百分之一;二是实际筹资量的极度萎缩,九七年一级市场筹资八十五点七七亿元人民币,九八年减为十六点一亿元人民币,而九九年仅录得可怜的四点四三亿元人民币。

    而今搞活B股,好日子来了,内地不少官员与企业开始盘算割麦子,增发或送配股份;同时,从昨天起,B股外资法人股亦开始乘热打铁,小天鹅B股四千三百三十五万多股外资法人股首获上市流通,其後深沪两地还有近二十亿股等待核准上市。面对即将到来的扩容之势,笔者担心,可能欲速而不达。

    资金供应有‘失血’之虞

    有人也许会质疑,中国居民有七百五十亿美元的外汇储蓄,中国政府有接近一千七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对目前仅六十九亿美元的B股市场,只需动一根毫毛,不就轻轻地一托就起来了,何惧之有?这种分析表面上有其道理,但细究起来,就颇值思量。首先,去年B股涨升,上海B股涨幅更雄居世界之首,已先期吸纳了相当数量资金;其次,上面列举的数额并不都是用来炒股的,况且国家外汇储备作为战略资源,谁也不敢妄动;第三,股市有风险,一部分资金必然被套,本身成为‘沉淀物’,难以流动,同时也会抑制新资金进入。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果B股市场迅速扩容,必须考虑资金的有效供应,否则,易引起市场大起大落。

    一种观点认为,先用内地居民的热情激活市场,再吸引境外投资者,不就‘後继有钱’了吗?从近期港人纷到内地开设B股帐户看,确有一定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多属散户,要吸引海外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恐怕还不是太容易。有研究指出,中国B股市场成立初期,吸引的主要是境外投资者,为什麽後来大多数退出,近七成变成了内地资金?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股市不规范,不是牛市,也不像熊市,而是政策市,变动太快,令人难以适应。另方面,若想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大可投资香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何必舍近求远?股市是钱的?戏,投资B股有‘钱’途,但同时,搞活B股确要有‘钱’景。

    笔者认为,B股市场过快过多地扩容,还可能产生一种负作用:助长企业圈钱,而不是帮助企业强肌健体,提高素质。对於一些B股公司忙於配股或外资法人股上市,坊间早有顺口溜讥为:掏完老百姓人民币掏外汇,骗完内地人骗港人。对此,切不可等?_视之。

    警惕财富负效应

    昨日,深沪B股数分钟内全部无量涨停,已是意料之中。先知先觉早入市者喜不自禁,揸不到货者两手空空捶胸顿足,市场中弥漫着一种疯狂氛围,好像抢到了B股等於白捡了钱。此情此景,让笔者自然想起九二年发生在深圳的全国股民抢购股票抽签表,最後引致社会混乱那可怕的一幕。两件事相距八年多,性质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疯狂。疯狂的结果会怎样?相信内地的股民最有发言权。

    关於本港投资者何时入市、选择什麽股票、怎样防止“给别人抬轿子、为自已捆套子”等,本报创办的《B股投资手册》多有论述,社会反响极大,这并不再重复。笔者想强调的是,在特大政策面利好刺激下,B股初始的普涨是暂时的,分化是长久的,B股的素质参差不齐,两市还有十多只ST、一只PT个股,一旦地雷引爆,定会损手烂脚。赚钱会有财富正效应,蚀本也会有财富负效应。一位多年前以十一元购入ST金田B的股民告诉笔者,昨天涨停,也只涨了七分钱,要解套,需要几十个涨停板,简直天方夜谭,他发誓再也不碰B股了。

    於管理层而言,并不只是坐收印花税之闲,也须警惕财富负效应,假如B股欲振乏力,大批股民被套,即使短期被套,也可能适得其反。放而大之,财富缩水,对整体经济会有冲击,如美国,连续九年股市上扬,财富正效应明显,促进了消费与投资,自去年初股市坐滑梯,对消费与投资产生极大影响,拖慢了经济列车。

    热昏头时淋下冷水,笔者只希望B股开放这项改革,能避免出现最坏的结局:股市风险引发金融市场风险,个人风险引发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引发政治风险。类似例证,在世界证券史上比比皆是。

    AB股合并变数多

    B股对内开放只是一扇窗,推窗而入,A股对外开放才是玄机之所在。人们现在都不怀疑中国A股与B股的合并问题,唯一的悬念是:什麽时候合并?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本身就隐含着一层话外意:在不长或者不短的时间内,其实什麽都可能发生。

    笔者注意到,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近一年对A、B股合并的两次讲话颇费思量。去年五月,他说,两、三年後A、B股没有并存的必要,会以市场方式而非行政命令自然对接。而近期,当B股热络之际,他又说,在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前,现阶段谈论A、B股合并仍言之尚早。

    口风之变,非空穴来风。影响A、B股合并最大的因素,现时看来莫过於人民币不能全面自由兑换,而後者的走向,须看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及金融市场开放的脸色行事。目前,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属部分外汇管制,对经常项目实行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实行一定的管制,短期内,这一格局不会改变。因为,从中国实际情况看,如果不保持对资本市场的外汇管理,就会形成资本的大量流入、流出,冲击国内金融市场,影响甚至破坏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国际上早有前鉴,墨西哥金融危机就是由於该国过早放开了资本项目的管理,巨额的国际游资即‘热钱’流入後又迅速撤出,导致国际收支恶化,结果引发通货膨胀与经济混乱。

    资本项目外汇管制不‘变天’,人民币不能全面自由兑换,可能让A、B股合并的时间表拖後,这就有可能让B股的行情持续,出现A、B股继续?存的过渡格局。有分析人士指,果真如此的话,由於B股股价的想像空间,内地居民人民币大搬家的趋势就难改变,外汇黑市将在较长时期内活跃,管理部门须有长期、全面的应对之策。

    假如B股发展出现问题,亦会影响中国A、B股合并,最终使证券市场一体化的通盘计划。除资金供应隐患外,还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B股传染上A股的一些顽症。随着市场活跃,B股炒作渐趋充分,加之投资者多为内地人士,现时在A股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机构大户操纵股市、内幕交易、高换手率、假重组等都可能移植过来,变成‘B股做得越大越难收拾’,养虎为患。

    再一个就是提防国际炒家袭击。有人认为,现在B股规模小,国际炒家看不上眼,而且进来容易出去难。问题并非这样简单,环伺中国B股的,既有国际投资型资金,也有投机性游资,只要有赚钱的机会,他们的嗅觉自会比云里雾里的中国老百姓敏锐,浑水摸鱼难以避免。同时,也不排除少数带有政治目的的资金悄然?Q伏,伺机而动。凡此种种,都须扎紧篱笆防野狼。

        B股是风险探测气球

    从经济规律看,股市应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中国股市却是一个例外。九十年代初A、B股市诞生时,正值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摸着石头过河的代价,就是诞生了一系列的遗留问题。B股如是,更让人头痛的国有股、法人股亦如是。

    遗留问题的突出表明,就是蕴含巨大的风险,包括经济、社会与政治风险。B股原本向境外投资者开放,最後变成向国内居民开放,‘出口转内销’,实际上是宣布其试验的失败,新的投资方式与机会并不能掩盖滴血的伤口,很大程度上让境外投资者失去了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国有股、法人股对市场的冲击仍如堤上悬河,据资料,目前中国A股市场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三分之二以上,怎样参与流通,是中国股市心中永远的痛。A股自九三年到九六年的大熊市,传言国有股上市就是最大的利空。

    中国股市的遗留问题迟早要解决,风险迟早要释放,放开B股,只是放出一只探测社会与市场承担风险能力的气球,反映了中国证券管理高层求变求实的决心。其成败与否,会直接影响以後的各项改革。笔者同意这样的观点,这种尝试与目的,或许比提出B股开放是为了A、B股合并、是中国股市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等口号更为贴切,更能让海内外投资者感觉到信心。

    中国本来就落後了,股市市值只占GDP的百分之五十,与美国的逾百分之百、香港的逾百分之四百相差甚远。让东南亚痛恨入骨的索罗斯说过一句名言:没有什麽是容易的,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还怕什麽呢?问题的另一核心在於,管理层能否像中国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一样,运斤成风,而又不伤其肤?


相关文章:
  • 谁能淘得B股开放后第一桶金? 2001/03/01 08:46
  • 哪类B股走得更远(上海证券报) 2001/03/01 08:25
  • 确立B股长期投资观(中国银河证券)-任承德- 2001/03/01 08:09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