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事件再反思:制度何以成摆设

  作者:上海证券报    日期:2001.03.31 11:22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对于ST猴王的指责,如果依然停留于诸如公司造假、治理结构不健全、“三不分”等等,那么我们未免忽略了ST猴王悲剧的真实根源所在。在这不规范运作的表象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因素导演了这出悲剧,尤其值得严肃反思。

    按道理,从上市那一天起,猴王股份就应致力于自身从一家国有企业到“公众公司”的角色转换。比如,遵守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三会”发挥作用;与母公司“三分开”……诸如此类。

    但我们悲哀地看到,所有这一切,在猴王事件的制造者眼中,都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摆设,统统可以抛开。现实是,弄虚作假登峰造极,董事会被玩弄于股掌之间,上市公司成了大股东囊中之物。明明白白的各种规定,却被当事者彻底抛弃,为什么?

    猴王的例子也许极端,但猴王股份与母公司之间的关系,包括猴王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在国内上市公司中的确有代表性。这是我们审视猴王事件时无法忽视的一个背景。实际上,还有相当数量的公司,本来就采取部分上市的形式,要真正从母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影响中独立出来,谈何容易。在这样的制度前提下,“三分开”以及法人治理结构,更多地只能停留于形式。反过来,有人要操纵和影响上市公司,却轻而易举。这道难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果真到了猴王这般地步,“分开”已经没了任何实际意义———集团早变成了空壳,股份公司能“分”到的,只是长年累积下来的大量虚假关联交易和资金往来,一堆无意义的债权而已。

    另一方面,凡事离不开“利益”二字。在监控体系没有真正完善起来之前,从证券市场拿钱实在太容易。只要有一份过得去的报表,就能从市场上拿到大把的“真金白银”,这是多大的诱惑?尤其当这一切跟地方利益、跟某些个人的政治资本挂起钩来的时候,这份诱惑实在太大了,在现实的利益面前,首先被牺牲的就是各种规范,以及弱势群体的利益。说得不客气一点,跟这些只知道到市场上圈钱的人谈什么法人治理,谈什么股东利益,只能是善良者的一厢情愿。

    正是基于上面的现实,不要指望那些操纵者会给自己套上枷锁。因此,在强调规范运作的同时,更要“严”字当头:第一,监管部门拿出更严格的规则并且严厉执行。比如关联交易,既然无法避免,那么就应进一步强制上市公司作详尽披露。“三分开”也绝不是年报里那千篇一律的寥寥数语就可以应付了事,必须拿出更强有力的监管手段;第二,对于胆敢违法违规者,坚决严惩不贷。猴王事件如此恶劣,前任领导个个还高枕无忧,实在令人齿冷。在这一点上,司法机关亟需痛下决心,很显然,责任者如果没有受到相应的追究,那么现有的各种规定再完备,都注定只能是摆设。


相关文章:
  • ST猴王尚未收到破产法律文书(中国证券报) 2001/03/31 10:51
  • ST猴王还想掩盖什么——ST猴王临时股东大会场外记(中国证券报)-刘国芳 李清理- 2001/03/30 09:17
  • ST猴王股东大会不“透明”:董秘借董事会名义拒绝记者入场,部分董事却表示并不知情(证券时报)-骆晓鸣 卢晓利- 2001/03/30 08:33
  • 谁该对猴王事件负责(证券时报)-骆晓鸣 卢晓利- 2001/03/29 09:01


  •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