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严控券商借壳?

  作者:    日期:2006.11.07 16:20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主持人:

    今日沸点连续讨论过的券商借壳及其后遗症问题终于在证监会方面有了说法。据媒体报道,继广发证券、国金证券之后,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600837.SH)上市将是第三例,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例。证监会将尽量严格按照IPO的标准审批控制券商借壳,也不鼓励非创新类券商上市。并且,对于今日沸点质疑的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致使其涨幅超过280%的问题,证监会表示要查个水落石出。

    证券市场应该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证券行业也好、房地产行业也好,能否借壳上市的问题,都值得商榷。而更为关键在于,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公平公正公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市场,唯此,股市才可能迎来真正的牛市。

    大众评判台 

    乐宏文:借壳上市属正常方式

    借壳是券商上市的一种方式。资产上不上市、怎么上市,只要符合规定就成,只有内幕交易才要严厉打击。

    曹中铭:不能一棍子打死

    对于券商的借壳问题,证监会不应该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鼓励那些质地较好的券商借壳上市。毕竟通过IPO的方式上市,许多券商在两年之内还达不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在经历了几年的熊市之后,市场对券商的真面目更加了解。

    何若灵:证监会也要支持好的券商

    如果证监会秉着一颗公正的心,提高门槛,该放的放进来,没诚意的请出去,过滤券商的资质,做强中国证券品牌,我还是觉得应该支持的。

    赵文斌:"查"不是良方

    借壳上市几乎与内幕交易密不可分。在审批券商资质的同时,将内幕交易仅立足于一个"查"字,不仅收效甚微,即便手段再严厉,亦很难杜绝内幕交易的发生。更何况对于投资者来说,规避了严格的上市监管程序的借壳上市,又从何得知风险所在?

    沈懿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应该说,借壳上市也不是什么非法的手段,不是说一定要严加禁止。关键要看里面是不是有内幕交易,是不是有侵害广大股民的利益的趋势。如果有,那么不光是券商借壳上市,通过其他方式上市的也要严格过滤。监管部门可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要防患于未然,把好入市的大门。

    严海渊:不要雷声大雨点小

    之前有些股票的价格异常上涨,我感觉很明显是有消息泄露。

    对这种机构和散户获得消息的不公平性,我们只能感慨无奈,所以一定要加强监管。上市到底是不是借壳倒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但管理一定要跟上,不能让某些机构有赚一票就走的的心理,一定要其长期投资,否则被套住的又是中小股民。希望这次监管部门不要"雷声大雨点小"。

    黄小姐:股价有无大波动是监管标准之一

    现在确实有一些机构和上市公司利用券商借壳炒作,出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以及促进公平交易的考虑,证监会应该把借壳前拟借壳公司的股价有无大幅波动作为监管标准之一。

    ◆沸点特稿

    券商借壳上市---何必因噎废食

    湘源

    券商借壳上市遭遇卡壳,本是意料中事。但导致卡壳的原因不是无爱可求,也不是求亲失败,而是来自证监会的棒打鸳鸯,这就有点奇怪了。

    如果说,在股改以及券商整治之前,证监会对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券商借壳上市冷若冰霜,那还不难理解。但在券商规范化治理据说已经取得重大成果,并且经过股改之后的上市公司已进入全流通时代的今天,券商借壳上市还要看家长的脸色,这就未免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了。

    毫无疑问,证监会收紧券商借壳上市的口子,并不是没有一定的正当理由。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券商借壳上市有猫腻,最令人不能容忍的猫腻就是内幕交易。广发证券的借壳上市虽获批,但直到现在证监会依然在调查其中的内幕交易问题,并将严肃处理相关人员。

    确实,券商借壳上市热中泛滥成灾的内幕交易,"壳"概念股票的疯狂炒作,无不表明,某些券商在形式上虽然达到了某种规范化标准,但是其骨子里根本就是贼心不死,一有合适的土壤和气候,就不免故态复萌。只要监管略为放松一点,政策稍微给些方便,他们就好了疮疤忘了痛,胡作非为起来。如此说来,即使是已通过规范化治理,甚至已达标创新类的券商,其实也还不能真正让证监会放下心来。

    不过,在笔者看来,内幕交易的问题归内幕交易,借壳上市归借壳上市。对前者的追究和查处应只对有此问题的借壳上市发生影响,不能因为券商借壳上市过程中出现一两个或几个害群之马,就因噎废食,动摇整体上放行券商借壳上市的政策决心。这是不利于券商在目前条件下实行生产自救和自力更生的。

    券商借壳上市发生的问题,表面看来是券商的问题,实际上根子则在政策上。由于券商借壳上市目前并不取决于自由恋爱,更不存在事实上的婚姻自由,而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家长意志主宰一切,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券商借壳上市特别具有寻租价值。一切的一切的内幕交易和概念炒作,其源盖出于此。

    券商借壳上市的因噎废食,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证监会在政策把握上的不成熟。他们似乎不大懂得"堵不如疏"的道理,对于许多本应让市场自己去管的事情,总是一千个不放心,一万个不放心。有时即使已放了手,一旦感觉不放心,难免还会重新念起"紧箍咒"。长此以往,中国股市在政策上不知还会重演多少回"因噎废食"和"否定之否定",而众望所归的市场化也不知何日才可以真正跳出行政干预的掌心。(每日经济新闻)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