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光电:被新旧大股东四年拖垮

  作者:    日期:2005.01.31 11:18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前门驱虎,后门进狼”!2002年好不容易送走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亿元的麦科特集团,迎来了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北大青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本以为重组可期,却发现隐藏在后的北大青鸟通过新大股东的话语权不仅占款依旧,甚至还把沉重的债务抛给了本已经营困难的*ST光电

    1月28日,*ST光电(000150)发布公告称,经自查发现,公司5210万资金被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关联方占用。 

    公告称,截至2004年12月31日,北大青鸟及其关联企业北京东华广场置业有限公司累计占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资金余额5210万元。该笔资金是北大青鸟及其关联方2004年开展部分重大投资项目时向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深圳中环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拆借。

    尽管北大青鸟目前已作出还款承诺,承诺将于2005年6月30日前归还占用公司的全部资金,并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支付资金占用费。但记忆中,*ST光电原大股东麦科特集团就曾占用公司超过一亿的资金。目前,*ST光电2002年、2003年连续亏损,经营十分困难,但公司身上却接连发生大股东占款事件。可谓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新老大股东每每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到头来埋单的却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原大股东占款问题严重 

    *ST光电原名麦科特,法定名称为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7月21日发行,并于2000年8月7日在深圳上市。 

    该公司系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办函[1999]121号及广东省体改委粤体改[1999]019号文批准,由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市益发光学机电有限公司、惠州市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新标志有限公司、麦科特集团制冷工业总公司(现改制为麦科特集团制冷有限公司)将其共同投资的麦科特集团光学有限公司依法变更而成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名为麦科特集团机电开发总公司,系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惠府办函[1993]252号文批准,于1993年2月19日设立的联营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688万元。 

    1994年9月更名为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同年10月经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惠府办函[1994]222号文批准进行规范性操作,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1995年11月经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惠府办函[1995]226号文批准股权转让,股东及出资比例分别变更为:麦科特集团公司(现为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51%、惠州市益发光学机电有限公司27.29%、惠州市科技投资有限公司16%、新标志有限公司3.81%、麦科特集团制冷工业总公司(现为麦科特集团制冷有限公司)1.9%。1998年12月更名为麦科特集团光学有限公司。1999年3月19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办函[1999]121号文及广东省体改委粤体改[1999]019号文批准变更为现名称,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1.1亿元。 

    麦科特上市之时,正值中国股市的大牛市,其股价也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上市当年业绩达到0.22元,并推出了年度10派1转增8的分配方案。正当投资者还沉浸在对公司未来的美好憧憬中时,2001年中随着公司业绩下降和大股东麦科特集团占用巨额公司资金的消息相继爆出,其股价便开始漫漫熊途。 

    在这些问题的困扰下,2001年公司的业绩已下降至0.0055元。但对于麦科特的2001年度报告,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九章9.2.1节中的有关规定,公司财务状况被视为异常。2002年4月30日起,麦科特被扣上了“ST”的帽子。 

    除旧迎新却再入虎口 

    2002年7月18日,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北大青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麦科特集团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麦科特集团将所持有麦科特光电的10098万股国有法人股中的6858万股(占麦科特光电总股本的21.17%)。2002年11月4日,该转让获批,本次股份出让完成后,上海北大青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了第一大股东,而麦科特集团以10%的持股退居第三大股东。此后的2004年2月23日,惠州市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本公司3168万股中的1700万股法人股、新标志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本公司754.38万股法人股和麦科特集团制冷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本公司376.2万股法人股,共计2830.58万股法人股(占股份总数的8.74%)转让给上海北大青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办理了股权过户登记手续。从而,上海北大青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股份总数增加到29.9%。 

    2002年12月,为了彻底清查麦科特集团占用公司资金情况,公司委托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核查。结果显示,截至2002年11月30日,麦科特集团占用公司资金共计17365万元。公告发布之后,麦科特集团当即偿还了公司欠款1056万元。但2002年公司业绩为每股亏损0.17元。 

    2003年5月,*ST光电再次收到麦科特集团所归还占用资金4715万元。至此,麦科特集团尚欠*ST光电占用资金11593万元。 

    与此同时,新入主的上海北大青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始了“重组”行动。2003年4月23日,ST麦科特决定以1102万元收购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的广州北大青鸟商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共计90%的股权。2003年7月9日,ST麦科特完成该次股权转让的过户登记手续。并已支付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款857万元人民币,支付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款245万元人民币。 

    不过,新置入的资产似乎并不如预期的那样。2003年9月11日,ST麦科特称,本次重大股权购买的审批和完成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原计划本次股权购买可为公司在2003年7月到12月带来主营业务收入1.49亿元,净利润275.40万元的预测也存在不确定性。 

    事实也果然如此,2004年3月24日,由于2002年、2003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ST麦科特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光电”。 

    到了2004年9月,“青鸟系”先后发生了上海北大青鸟9000万元贷款及沈发展2亿元贷款到期无力偿还而被银行逼债的两起事件。尤其是青鸟天桥和青鸟华光在2004年前三季度发生大幅亏损之后,均已预计2004年全年将发生亏损。而两公司的银行借款合计已高达30亿元左右。 

    一时间,各路媒体纷纷把矛头指向背后的北大青鸟。2004年中,北大青鸟成功地把北京北大高科的股权转手给了控制下的青鸟华光、青鸟天桥和*ST光电等公司。 

    事实上,北大青鸟通过北京北大高科进行资本运作,使该企业应收账款剧增,而这些资金恰恰流入了北大青鸟的腰包。之后,北大青鸟通过在上市公司控股的话语权成功地把包袱甩给它们。 

    在这种情况下,青鸟华光、青鸟天桥从当年的高价股沦落到现在价格只有两三元的亏损股也很无奈。而对于*ST光电来说,似乎新大股东的入主不但没给公司带来好运,反而把公司又往深渊里推了一把。 

    记者感言 

    ●钱政宜 

    从28.5元到5.07元(复权后),麦科特也演变成了“*ST光电”。而大股东的所作所为在该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原大股东麦科特集团采用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比较常见,而北大青鸟通过旗下子公司的资本运作,不仅占用资金还完成了“减负”,成功地让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为其埋单。 

    前者像一个强盗,明取强夺。而后者则阴险狡诈,明地里拿了,暗地里还玩些“狸猫换太子”的把戏,其危害更大,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事实上,在中国证券市场里,“假重组,真掏空”的闹剧已经上演了很多场。而监管层也在事发之后采取了相应的惩处措施,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受到了股价下跌的牵连。(国际金融报 记者 钱政宜)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