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业绩大盘点:增长仍强劲,调控有影响

  作者:中国证券报    日期:2004.08.31 13:25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延续了去年以来稳步增长的态势,煤电油运等景气行业的带动,使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创出1996年以来的新高。

    截至今日,除ST天龙、ST宏智、ST达尔曼、深本实B外,其余1370家(不含6家上市书兼中报)公司均按期披露了2004年半年报。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已披露半年报的1370家公司中有1230家盈利,140家亏损。这些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45元,比去年同期的0.104元增长了38.9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40%,比2003年同期提高了1.5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16元,比2003年同期的0.18元下降了11.11%。 

    业绩创下历史新高

    据统计,已披露半年报的1370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98.1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2.50%。在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净利润也呈水涨船高之势,税后利润总额达到984.65亿元,同比增长了47.88%。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大幅提高,与营业利润的高速增长密不可分。披露半年报的1370家公司共计实现营业利润1462.77亿元,同比增长了55.12%。出现主营业务收入与营业利润双增长的现象,主要是成本和费用得到良好控制。据统计,营业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率达101.69%。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分别为62.82亿元、26.41亿元、-66.01亿元。这说明上市公司致力于主业发展对2004年上半年业绩构成了重要支撑。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幅提升的另一佐证是亏损公司数量和亏损面都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今年上半年,共有140家公司出现亏损,亏损比例为10.22%。而去年同期,亏损公司和亏损比例分别为176家和13.89%,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已被暂停上市的21家*ST公司,因其处在退市边缘,今年上半年若不能成功扭亏将被终止上市,半年度业绩格外引入关注。所幸的是,大部分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只有*ST石化A等5家公司亏损依旧,退市恐难避免。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大幅增长,但反映业绩“含金量”的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并未相应同步增长,反而整体下滑了11.11%。其中,476家公司每股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894家为净流入。 

    行业景气度再获提升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总体盈利水平得到提高得益于优势行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据统计,截至8月30日具有可比数据的1315家上市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05.1亿元,增长了32.17%,而净利润则实现974.83亿元,提高了45.74个百分点。 

    这1315家上市公司所属22个行业(制造业以二线行业区分)中,共有18个行业净利润同比出现增长,而去年同期只有14个实现增长。上半年业绩增幅在50%以上的有5个,其中基数较大且增长颇为迅速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行业、金属非金属、石油化工塑胶塑料等。纺织服装毛皮、信息技术业和造纸印刷这3个行业净利润出现下滑,木材家具业则仍未走出亏损状态。 

    从盈利情况看,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机械设备仪表、交通运输仓储行业、金属非金属、石油化工塑胶塑料以及金融保险业6个行业的净利润达到753.08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77.2%,比去年同期72.6%的比例又有所提高。 

    今年上半年煤炭、石油、电力、矿产等基础产品以及钢材等原材料产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这些优势行业大多保持了比较好的增长势头。据统计,截至8月25日,21家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34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煤炭行业上半年产能扩张并不明显,但得益于市场供不应求和价格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电力行业上半年也表现不俗,全社会用电需求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6%,发电量同比增长18.5%,但全国范围内出现的缺电现象,导致电力供求趋紧。此外,上半年多数有色金属价格创下新高,使得有色金属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有较大提高,这主要集中在铜、铅、锡、镍等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的宏观调控已令部分行业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比如房地产行业上半年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资金和土地因素成为制约相关企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内部洗牌已造成了行业内明显的两极分化。一些优势行业在宏观调控影响下,上半年也出现了业绩“两极分化”的现象。 

    此外,煤电油运等因素在上半年令中下游行业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并且其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进一步扩散到部分上游行业,如有色金属类上市公司上半年即面临两大减利因素: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带来的销售影响和电力供应不足导致的产能影响;电解铝行业由于承受着原料氧化铝价格高企和电价上涨双重成本压力,经营压力明显增大。正因为如此,很多企业上半年业绩高增长势头被迫减缓,对下半年增长的影响亦会有所体现。 

    分配公司偏爱高送转 

    今年上市公司并没有因半年度业绩大幅增长而掀起利润分配高潮,中期分配依旧寥若晨星。但实施分配的公司出手阔绰,不再像往年那样蜻蜒点水,在盈利能力逐渐增强及股本扩张的冲动下,高送转成为今年中期分配的一大亮点。 

    截至8月30日,共有47家上市公司推出2004年半年度分红派息和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占已披露半年报公司的3.67%。其中,有26家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但现金分红比例在每10股派1元以上的只有16家,其余均在每10股派0.75元以下。现金分红超过每10股派5元的高派现公司仅有东软股份一家,该公司决定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含税),为此将共计派发1.69亿元。 

    高比例送转成为今年半年报的一大亮点。据统计拟实施分配的47家上市公司中,有36家公司拟送红股或以公积金转增股本,其占拟分配公司的比例达到76.60%。从送转比例看,多为大手笔,除丰原生化每10股送红股2股,派现金0.5元(含税)外,其余公司的送转比例都在每10股送转3股以上。其中有29家上市公司送转比例为每10股送转5股以上,山东海龙、中科三环等11家公司拟每10股送转10股。 

    今年中期推出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并非是对去年年度没有实施分配的一种弥补,统计显示,47家拟分配公司中有21家上市公司2003年度实施了分配,其中2003年年度每10股派现金2元的南方汇通,今年中期拟用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转增10股的比例转增股本。此外,与部分公司上市前分光家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盾安环境、华邦制药等新上市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利润分配方案,从而维护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清查资金黑洞初见成效 

    担保、委托理财、大股东及关联方占款一直是上市公司的三大资金“黑洞”。从2004年半年报看,上市公司的资金“黑洞”问题有所缓解,担保、委财和占款的总量持续减少,占款存量开始通过以股抵债和回购等金融创新手段逐步消化。 

    资料显示,2002年,676家上市公司被占用资金合计高达966.69亿元,2003年上市公司被占用资金降至577亿元,2004年中期这一数额进一步下降。截至8月25日,1131家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共向关联方提供资金535.12亿元,其中向大股东及其子公司提供资金余额为244.23亿元。随着2003年8月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监管力度和信息披露得到加强,这种下降趋势更加明显。目前一些上市公司正抓紧清偿上市公司欠款,其中电广传媒成为首家实施以股抵债的上市公司,预计下半年会有部分上市公司采取类似的创新方式,以解决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巨款的问题。 

    今年的半年报对担保情况的披露要求更为细致,数据亦显示,上半年担保发生总量、余额及违规家数在减少,可见证监会56号文以及强制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恶意担保已起到明显的遏制作用。统计表明,2003年沪深两市共有680家上市公司发生1511亿元担保事项,担保余额1634亿元,共有171家上市公司违规担保263.06亿元;截至8月25日的半年报则显示,上半年有566家上市公司发生413.17亿元担保事项,担保余额为654.90亿元,平均每家担保余额由2.4亿元降至1.157亿元。但由于一些上市公司历史遗留担保问题相继曝光,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水平仍在高位运行,上半年共有119家上市公司出现违规担保190.33亿元,平均每家实施违规担保由1.538亿元升至1.599亿元。部分上市公司如ST中科、ST康达尔等担保金额仍数倍于公司净资产,无法在短期内降至规定的50%比例以内;与此同时,个别上市公司还通过增资来绕过担保对象负债率不超过70%的规定。 

    半年报显示,200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现象有所回潮。由于不少券商大都通过回购方式反复放大资金,一旦资金链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则引发一连串危机,如上半年闽发证券的问题就导致6家委托其理财的上市公司发布风险提示,涉险资金从1000万元到1.5亿元。此外,德隆事件的曝光,揭开了德恒证券、恒信证券挪用委财资金的黑幕,一批委托这两家券商进行国债和股票投资的上市公司叫苦不迭。两方面情况表明,券商风险通过国债委托投资行为传递到了上市公司。由于上半年总体上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均表现低迷,部分实施委财的上市公司不得不大幅计提跌价准备,或者提前收回本金,显示上半年委托理财风险在加大。 

    宏观调控影响渐显 

    从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的预测以及经营展望来看,虽然整体增长势头仍可维持,但上半年国家实施了宏观经济调控,其对众多周期性行业所造成的影响有可能在下半年逐步显现,与此同时,基础性产品价格不断攀升,令下半年企业经营环境趋于严峻。 

    据统计,截至8月25日,共有310家A股上市公司在2004年半年报中对1-9月份的经营情况进行了预测,其中共有92家上市公司预增,72家上市公司预盈,19家上市公司预减,68家上市公司预亏,51家上市公司表示略有增减,另有8家不能确定。这一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上半年以来的增长势头仍在持续,整体业绩继续向好。 

    从预增、预盈上市公司的行业来看,主要仍集中于金属非金属、采掘业、石油化工塑胶塑料、交通运输仓储、机械设备仪表、房地产、社会服务业等上半年强势增长的行业企业,经济景气周期所带来的行业繁荣、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上市公司主导产品产销量增长,是相关企业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预减或预亏上市公司也主要集中在金属非金属、石油化工塑胶塑料、机械设备仪表、房地产等行业当中。 

    在半年报当中,部分企业对行业前景的分析及投资动向值得关注。如钢铁企业认为,下半年全球经济将加快恢复发展,国内正力图缓解投资扩张压力,但下半年重点工程建设、土木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还会维持很高的开工率,钢材需求继续增长。煤炭企业认为,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带动能源需求量的增长,令冶金用煤、电力用煤持续增长,国际石油价格高位运行,加上国家继续整顿不合规范的煤矿,多项因素的影响使煤炭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态势。石化企业认为,下半年业绩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以及成品油价格能否到位的影响较大,但总体上仍将处于新一轮上行阶段,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此外,金属矿产类企业判断产品价格维持高位的可能性很高,地产类企业则对于信贷资金收紧的影响相当敏感。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逐步实施,目前一些行业的原材料价格已呈现回落之势,如铝业所需的氧化铝价格正在走低。但原材料价格趋势如何现时仍难以准确判明,并且国际油价还在高位徘徊,而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滞后影响将在三季度逐步显现,其对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作用正逐渐增强。目前来看,煤、电、油、运等基础性产品价格出现新的上涨趋势,各类主要初级产品包括农产品价格也将面临普遍上升,其影响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有可能成为下半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新因素。 

    从总体上来看,下半年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价格上调、运输“瓶颈”加剧、电力供应不足导致开工不足、信贷资金收紧以及产品价格下跌等新老问题,仍会困扰着下半年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宏观调控对行业和企业经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尤其值得重视,随着宏观调控效应在下半年的逐渐显现,以及通膨价格传导可能在下半年加速扩散,上市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有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投资者应当及时关注宏观政策及上市公司经营方面的新情况。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