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松辽29.77%股权三角迷城东风入围?

  作者:    日期:2004.03.08 15:00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中信证券的分析师认为,ST松辽的壳资源和汽车目录对东风没有什么吸引力,东风旗下已经有两家上市公司,但东风不可能忽视东北汽车业的发展空间。

    有分析认为,在入主ST松辽后,东风可能将四平的优质资产注入该上市公司,减轻整合四平基地带来的社会压力。

    3月2日,ST松辽董秘孙华东对本报表示,公司控股股东松辽集团持有的36.14%股权中的6.24%已于2月28日完成拍卖。而起因是松辽集团为ST松辽1000万贷款提供担保,承担连带责任。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ST松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工作———重组方是国内汽车业三巨头之一的东风集团(以下简称东风)。

    ST松辽再重组

    该消息甚而言之凿凿:沈阳市副市长王英于2月中旬亲赴武汉,就ST松辽的事宜和东风的高层商谈合作的可能。

    但记者在3月1日向各方进行求证时,或许是考虑到重组方案的没有明朗,ST松辽和沈阳当地的政府部门都表现得非常谨慎。

    “只能说我不太清楚这个事情。”公司董秘孙卫东说。

    不过,记者从当地的一位人士处了解到,东风正在和当地政府以及上海中顺产业控股集团公司(原名上海中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顺)洽谈合作,但具体细节没有最后确定。这一说法随后被证实,记者在咨询ST松辽的一位独立董事时获悉,与东风的重组一直在进行,具体正在谈,方案还不太清楚。同时,这位独立董事告诉记者,具体细节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

    1993年4月,该公司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股份制企业,1996年5月12日,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4000万股,同年7月挂牌上市。

    但上市后,公司业绩即告下滑,1997年更是亏损3535万,每股收益由1996年的0.14元,突降为负0.25元。而1998年再亏达1.19亿,每股收益-0.85元,因连续两年亏损,公司第一次戴上ST帽子。

    1999年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剥离部分不良资产而实现盈利,避免了退市的尴尬。

    但公司的主营业务一直没有改善,停产已经有4年多时间,而且债务纠纷不断。2001年和2002年又是连续两年的亏损,公司也再次戴帽,又到退市边缘。

    其间,各个重组方相继登场,炎黄文化、万泰集团闪现其中。但最后,上海中顺接盘。

    2002年5月18日,上海中顺成为松辽集团的控股股东,获得松辽集团89%的股权。

    当地人士称,上海中顺进入后,ST松辽依旧没有得到资产重组。“(汽车业)行情这么好,还没有突破,至少表明不太成功。”中信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如此表示。

    幸运的是,2003年12月底,公司收到沈阳市苏家屯区财政局拨付的企业扶持发展资金合计1个亿。

    对于政府的行为,该分析师认为,政府考虑的是社会稳定和职工的就业问题。

    2003年12月25日,ST松辽公告称,公司大股东松辽集团由于涉诉与其职工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根据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书的要求,集团所持有的本公司社会法人股6676万股(占总股本的29.77%,已质押给上海中顺)将依法继续冻结,冻结期限自2003年12月23日至2004年6月23日止。

    中顺退出?

    而正是这被冻结的29.77%股权,成为了上海中顺心头的痛。

    公开资料,上海中顺的主要投资方是上海宙世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55%股权。上海宙世的控制人是周天宝,投资8800万元,占股权总额的80%。另外,周晓春投资2200万元。

    周天宝先生,1950年出生,曾任蚌埠市工贸五金厂厂长、安徽省工贸五金厂厂长、安徽工贸实业总公司总裁等职务。

    在控制松辽集团之后,上海中顺的控股子公司上海中润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又在2003年10月30日以每股0.32元的价格竞买获得松辽集团拥有的上市公司16.94%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松辽集团的股权相应地降低到36.14%。

    上海中润的控制方是中顺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55%的股权。经营范围是,汽车制动器,汽车配件,汽车摩擦材料,五金,机电产品(销售)。上海中润的一员工告诉记者,“公司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

    同时,上海中顺的经营范围是,实业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国内贸易;生产加工汽车配件、机电设备、电子通讯、建材、轻工产品、纺织品。

    从两者的经营范围而言,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上海中顺入主松辽集团,看中的就是ST松辽的整车生产能力和汽车目录。ST松辽的主营业务是,生产系列轻型客车、轻型越野客车及修理和改装。主要的产品为:SLQ6450型轻型越野车、SLQ6501型轻型客车、SLQ5021系列专用车、ZA6600、ZA6720型中型客车等。

    一个细节是,在2003年5月成功地控制松辽集团后,上海中顺在当年的10月12日,联合了上海恒巨和安徽宝圣共同组建成立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其中中顺控股占50%的股权,后两者各占25%。

    2003年7月31日,ST松辽公告,公司以机器设备、房屋建筑和土地使用权作价2500万参股沈阳中顺汽车,占股份20%。上述的机器设备包括了公司的总装生产线、焊接生产线和涂装生产线。

    在公司的公告中,ST松辽参股沈阳中顺的目的是,盘活存量资产和减轻人员压力。2002年报表明,公司的在册员工只有413名。

    同时,ST松辽将与本次出资资产和业务相关的、在原国家经贸委备案的汽车产品目录转移到沈阳中顺汽车。

    但事实上,早在本次公告的2003年4月25日之前,上海中顺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将ST松辽的所有汽车产品目录转移到沈阳中顺。中国证监会沈阳证管办巡回检查的《关于ST松辽限期整改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出,“对于公司重要无形资产之一的汽车产品目录,未履行任何法定程序和手续就转移至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有损中小股东利益。”

    但由此,上海中顺实现了自己的造车梦。

    据悉,中顺汽车于2003年11月28日正式下线,年产6万辆,并在2004年2月6日推向市场,其首批投放地区建立24家特许专卖店及32家维修服务中心。

    据当地人士介绍,东风入主的可能形式是,东风接过被冻结的29.77%股权,同时解决集团职工的问题。

    2004年3月2日,记者致电上海中顺试图咨询相关重组进展的情况,但未果。市场的疑惑是,东风参与ST松辽,上海中顺就会成为第二大股东,那么中顺会选择退出吗?

    东风系布局

    对东风而言,其收购ST松辽也颇有深意。中信证券的分析师认为,ST松辽的壳资源和汽车目录对东风没有什么吸引力,东风旗下已经有两家上市公司,但东风不可能忽视东北汽车业的发展空间。

    汽车业已上升为辽宁省的第一支柱产业,而沈阳市更将汽车产业定位核心工业,适时制定了沈阳市发展汽车工业的“2+1”工程的长远规划,“2+1”即大东、浑南、铁西3个汽车产业园。

    而沈阳中顺已经被沈阳市政府定为其“2+1”汽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的中顺汽车工业园已经于2003年6月18日开工,工业园占地110公顷,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预计投资24.7亿。

    按照公告,沈阳中顺在2003年5月31日时的净资产只有1.048亿,总资产也就3.759亿,离24.7亿的投资额相去甚远。

    是以,市场人士分析,沈阳当地政府邀请东风参与ST松辽的重组,不排除看好东风的实力,期望以东风的技术优势提升当地的汽车产业。

    而时下,东风在东北虽然已经有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公司和东风朝阳思益有限公司,还有吉林的四平基地。但上述的公司在东北没有根本性的优势,东风在东北的布局依旧支离破碎。

    按照东风香港上市前的计划,将对四平基地进行清算,借以盘活资产。有分析认为,在入主ST松辽后,东风可能将四平的优质资产注入该上市公司,减轻整合四平基地带来的社会压力。

    同时,对东风的另一种压力却已经形成,2004年2月28日,上海通用重组沈阳金杯通用尘埃落定,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各占25%股份,上海通用汽车持有50%。沈阳已经成为上海通用的第三个整车生产基地。在完成此次收购后,东风在东北的基地正逐步扩大。

    按照上海日之岛汽车咨询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倾向于东北老基地的振兴,上汽集团与东风的进入,对东北的汽车也将带来巨大影响,在国内各大汽车公司纷纷进行圈地之际,三大巨头聚集东北必将会有一场“鏖战”。

    如此以来,东风谋求东北也就不足为奇。

    而且在目前,东风旗下的上市公司东风汽车((600006.SH)是国内重要的轻卡生产商,与北汽福田之间不分伯仲,同时有与美国康明斯的合作,生产商用车发动机,成为国内众多商用车厂家采购的重点,前年便突破10万台的产量,成为东风汽车资金来源的有力支撑。

    东风科技(600081.SH)的强项是汽车仪表和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部件、GPS车载导航系统部件等汽车零部件产品。

    所以,对于东风而言,收购ST松辽等于是在东北开发了一个整车生产基地。若成,东风系的雏形已渐现。(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