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ST公司大面积“逃生”的思考

  作者:证券时报    日期:2003.12.31 09:25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随着日前*ST盛润(000030)、*ST襄轴(000678)预盈和*ST一纺(000809)由预亏变预盈,已明确表示其2003年度有望扭亏的*ST公司已达32家(含六家下半年恢复上市的*ST公司)。再加上部分虽未预盈但扭亏前景看好的公司和虽要暂停上市、但恢复上市可能性极大的公司,预计60余家*ST公司中将有2/3左右分别在2003年年报和2004年半年报披露后起死回生。

  但若分析上述公司的逃生路径,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让我们不知道该为之喜还是为之悲、该欢呼还是反思。

  “走正路”者不足半

  毫无疑问,在自救无门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刮骨疗法”和实质性资产重组换来公司基本面的根本性改观,是最为理想的“保壳”方式。

  如*ST夏利去年每股收益仅-0.495元,受一汽集团入主的影响和今年汽车行业回暖的刺激,今年以来业绩飞速增长,前三季度实现每股收益0.294元,由亏损大户一跃跨入绩优股的行列。此类公司还有*ST鲁银(600784)、*ST白鸽(000544)、*ST天鹅(000418)等。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记者粗略统计后发现,在所有成功逃亡的*ST公司中,象*ST夏利那样依靠实力股东的入主实现公司脱胎换骨的重生、主营业务的持续经营及盈利能力大幅提高的还不到一半。

  而且,这些公司的重组进程多数带有浓厚的政府主导乃至政府操办色彩,其中不乏国有资产“左手换右手”的临时应急之作,重组各方的意愿并未被充分考虑和达成一致。“速配夫妻”们在“新婚蜜月”里险过生死关后还能幸福多久,仍有待市场和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旁门左道”成主流

  更多的公司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推动下,依靠资产买卖、清欠豁免、财政补贴等五花八门的“旁门左道”求得暂时的喘息之机,这也是明年相当一批公司将在“摘星”的同时继续“戴帽”的重要原因。

  如在靠主业经营扭亏无望的情况下,砸锅卖铁、突击出售资产的*ST公司约在20家左右,与实施实质性资产重组的*ST公司形成扭亏保壳的两大“主流”。而且相当部分公司在出售资产时已顾不得“脸面”,赶在年底“大限”前完成的紧张程度可谓“分秒必争”,典型者如*ST珠江(000505);而基于保壳目标的价格计算更是“锱铢必较”,典型者如*ST济百(600807)。

  虽然出售资产并非全为突击扭亏,如*ST亿安(000008)以5200万元价格出售广东万燕集团42.19%的权益所获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对本年度业绩无帮助作用(但可以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和改变资不抵债的局面);但在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资产买卖中,高得离谱的资产定价及隐身人式的、“活雷锋”般买家的奉献牺牲精神还是引起了市场的议论甚至质疑。

  另外,*ST中西(600842)、*ST烟发(600766)等公司所在地政府和新大股东也纷纷出钱出力,对公司清偿欠付往来款项、豁免相关债务、免除相关税费、现金偿还地方留成税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支付利息补偿等,而且资金大多于年底前一次性付给公司,对公司的保牌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部分“爱子心切”的地方政府以财政补贴等名义,给穷途末路的公司(如*ST民百(600738)、*ST松辽(600715)、*ST鼎天(600139)、*ST天发(000670))注入现金,更是无奈之下赤裸裸的“为保壳而保壳”,个别公司还在公告中爽快直言此乃“为支持公司今年年底成功扭亏”。

  大量*ST公司的壳保住了———看似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些公司曾经挥霍和流失的大量资源、财富以及信任总得有人为之买单。买单的究竟是谁呢?  记者 尹永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