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丹化:走过寒冬

  作者:证券时报    日期:2003.12.19 08:48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ST丹化(000498)日前发布公告称,升汇集团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后,利用自身强大的管理平台、资金平台、供销平台,大力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使公司很好地抓住了主导产品销售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市场机遇,公司2003年净利润将大幅上涨。届时,*ST丹化将有望在2004年摘掉“ST”的帽子。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一个濒临退市的公司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呢?

  受益于行业转暖

  港澳资讯的田文斌分析认为,化纤行业的整体复苏是公司走出困境的重要原因。今年国内纤维市场形势极好,尤其是粘胶纤维价格大幅上涨。作为*ST丹化主导产品的粘胶短纤维在主营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今年下半年该产品市场价格出现50%以上的涨幅,现在每吨已经涨到1.7万元/吨,比年初高了6000多元/吨,而该公司今年短纤维产量将达到4万吨,仅因为粘胶短纤维的提价,*ST丹化今年将增加过亿元的收入。因此其主营业务出现大幅增长也在预料之中。此外,该公司10月28日公告显示,拟将涤纶短纤维分厂、涤纶长丝分厂机器设备以3760万元的交易价格出售给五兴公司,在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前提下,将产生约1500万元的非经营利润,这对公司今年的业绩提升也会有所贡献。

  转换机制是内因

  “市场的转暖只是表面的因素。公司的真正变化是丹化集团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和先进的管理体制,转换了自身原有经营体制。”董秘潘跃东介绍说。

  其实,福建升汇对*ST丹化的重组主要是通过对丹化集团的改造来完成的。重组后,升汇集团对丹化集团内部资产进行了重新划分、整合。打造了以升汇丹东办事处、实业公司、物流部、项目投资公司和股份公司等五个部门为主体的经营管理平台。各单位均独立运作,丹化股份公司不再负担相关事务及费用,全力抓好生产经营,实现了轻装上阵,自身发展潜力充分地释放了出来。与此同时,*ST丹化各类大宗原材料、设备、辅助材料在全部进入集团采购平台的同时,按照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原则,其采购渠道、销售渠道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产、供、销成本均实现了大程度下降。

  此外,依靠升汇集团良好的企业形象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升汇集团还为丹化集团担保贷款,使集团现有贷款规模不仅没有减少,还有稳步增加,缓解了资金压力,防范了银行缩紧银根的风险。为解决丹化在一定时期短期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升汇集团为丹化代开信用证,尤其在生产原料的开证方面,使公司能够很好地把握市场机遇,稳定生产、提高效益。

  政府支持功不可没

  与众多上市公司的重组一样,政府在福建升汇与丹化集团的重组中再次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一方面由于该公司在银行的债务没有逃废,客户的债务没有减少,打消了各债权人的顾虑,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得到了保证并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省政府为帮助公司减轻负担,加快发展,免除了缓解9698万元债务,市政府也帮助减免了1200万元债务,同时将120万平方米企业占地由国拨地转为出让地,免除了土地出让金9000余万元。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充分利用了国家并轨政策为企业减轻人员负担。去年至今集团公司共并轨5564人,占原在职职工总数的52.7%。

  发展规划

  重组带给企业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从争取生存到开始追求发展,新的希望、新的机遇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了*ST丹化面前。

  “目前,丹化的企业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下一步,升汇集团还将通过对丹化的进一步扶持,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丹化的融资能力,解决丹化的中长期发展问题。”潘跃东介绍说。

  据了解,*ST丹化与日本东洋纺绩株式分社共同出资设立中外合作企业———丹东东洋特种纤维有限公司,有望明年年初投产。该项目投资1.5亿元,主要生产特种天然高湿模量粘胶纤维(CMD),属国内空白产品,这将是公司今后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项目也正在筹备建设中,一是投资1.6亿元建设粘胶长丝二期扩产3300吨差别化纤维技改项目,该项目已由集团上报国债项目。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增加销售收入1亿多元,利润2000余万元。二是通过合资合作方式,投资2.3亿元兴建二期电厂,规模为220吨/时锅炉和2.5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完成后既可解决*ST丹化改造项目完成后的用能缺口,也可为丹东市西区开发供热,每年可创造26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编后: 既没有大规模的资产置换,也没有变更主营业务,*ST丹化在与福建升汇重组的8个月里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次“死与生”的转折。在为*ST丹化的投资者暗自庆幸的同时,不禁也想起:为什么那么多上市公司,一定要在濒临退市之时,再进行“重组总动员”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