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上市,置之死地而后生?

  作者:中国证券报    日期:2003.09.05 10:47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12家暂停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除ST五环外,其余11家公司均实现了盈利,并因此具备了向交易所提交恢复上市申请的条件。而先行一步的ST渤海的恢复上市申请已经获得核准,并将于9月8日恢复上市。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命题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分析显示,11家暂停上市公司不仅盈利,而且部分公司还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ST春都每股收益0.27元,ST昆百大每股收益0.14元,ST中西、ST吉化、ST襄轴、ST七砂每股收益均在0.05元之上。即使是微利的ST轻骑和ST鑫光,也是在去年巨亏的基础上一举扭亏的。三年都不曾实现的盈利梦想却在短短的半年内成为现实。反观目前仍暂无退市之忧的*ST公司,却表现出一股“身处生地反欲死”的势头。58家*ST公司中,有42家继续亏损,如果全年再亏,也将步入暂停上市的行列。

  扭亏多靠非常收益

  细查半年报会发现,同往年扭亏如出一辙,暂停上市公司扭亏仍大多依靠非经常性收益,这从其中7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即“扭盈为亏”可见一斑。

  鉴于时间紧迫,具有立竿见影功效的资产出售仍是众多暂停上市公司借以盈利的捷径,可以说,各家公司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资产出售。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ST国嘉,该公司之所以实现79万元的净利润,完全得益于其拍卖12.9吨库存澳洲帝王玉带来的1066万元的收益;ST渤海则通过出售对北京兴丰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债权和济南银座奥森热电有限公司34%的权益,带来近1900万元的利润。除此之外,ST春都转让股权获益1631万元,ST襄轴处置土地使用权也有1138万元的收益入帐。

  补贴收入则是另外一种行之有效的扭亏捷径。11家公司中,有8家获得补贴收入,而补贴收入也成为部分公司净利润的大头。其中,ST昆百大报告期内转入政府补贴收入1200万元,直接增加利润1200万元,占净利润的62%;ST襄轴获地税返还的处置土地使用权时交纳的土地增值税789万元,占到净利润的77%;ST原宜获补贴收入257万元,占净利润的47%。

  对以前年度坏帐准备或或有负债的冲回也成为扭亏的重要手段。ST鑫光尽管上半年原有的稀土的生产、进出口贸易等主营业务已停止,实物资产、股权由于债务的原因已被抵押或冻结,但公司成功回收了金怡酒店的2000万元欠款,从而通过冲回已计提的坏帐准备一举扭亏;ST春都半年内实现0.26元的每股收益,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转回对春都集团欠款计提的坏帐准备3072万元;而ST中西之所以能够在对“申银万国股票抛售案”的应收款项等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后,仍能实现净利润1089万元,则依靠了转回“兴业房产担保案”的或有负债8650万元。

  与往年相比,今年暂停上市公司通过置换引入盈利资产而扭亏似乎并不普遍,比较明显的仅有ST原宜和ST七砂。两公司分别在大股东的支持下,介入到环保行业和数据通信产业,新的主营业务也为其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值得一提的是,ST吉化是唯一一家基本依靠主营业务扭亏的暂停上市公司,该公司在行业环境回暖的带动下,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的成倍增长一举扭亏为盈。

  审计意见举足轻重

  尽管11家暂停上市公司都实现了半年报扭亏为盈,但根据退市办法的规定,如果公司半年报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证券交易所可以对公司财务报告盈利的真实性进行调查核实,而核实的结果将可能决定到公司的退市与否。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举足轻重。

  11家公司的半年报都经过审计,其中,ST昆百大、ST吉化、ST襄轴、ST原宜、ST七砂、ST春都和ST渤海都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这些公司的恢复上市应该不是问题。而ST鑫光、ST中西的审计报告附带强调事项段,是否属于“非标”审计颇费思量,而ST轻骑和ST国嘉则被出具了非标意见,其中ST轻骑为有保留意见有解释说明段,ST国嘉则为无法表示意见。半年报显示,由于经营停顿、债务负担沉重等原因,注会均将矛头对准了四家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其中,ST鑫光、ST中西、ST轻骑的持续经营能力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ST国嘉的持续经营假设则无法判断。应该说,持续经营假设是上市公司编制会计报表的最基本前提,也是交易所审核能否最终恢复上市的重点。即使此番得以恢复上市,但如果明年披露年报时仍难以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同样也有可能面临退市。

  值得警惕的是,半年报盈利却最终退市的并不乏前车之鉴。不久前退市的ST中侨,2002年半年报虽然盈利,但最终被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因此没有通过交易所的审核而退市;而一度恢复交易的ST生态也最终因注会的否定意见而功亏一篑。虽然几家公司被出具均非否定意见,其盈利真实性要高于ST中侨和ST生态,但“非标”性质决定了其能否恢复上市,仍要看交易所的眼色。

  期后业绩喜多忧少

  尽管11家公司的半年报印证了“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老话,但对暂停上市公司来说,“后生”只是相对的,因为半年报盈利仅表明暂停上市公司在谋求恢复上市的道路上只走完了一半的路程,需走的另一半则是要实现全年盈利。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半年报中明确表示期后将继续盈利的有ST昆百大、ST襄轴、ST原宜、ST春都四家,不确定的有ST鑫光和ST国嘉两家,其余5家则未作出预测。具体分析来看,可谓是喜多忧少。暂停上市公司的“后生”之路,仍有悬念。

  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已经进行了彻底资产置换的ST原宜和ST七砂,主营业务分别转向了盈利能力较强的市政供水、污水处理和电信行业,即将恢复上市的ST渤海在新大股东山东商业集团总公司的支持下,正在逐步从酒店经营向商业零售转型,新的主营业务应该能够为上述公司的后期盈利提供保证;而ST吉化主营业务基本面持续向好,期后盈利也较为乐观;ST昆百大和ST春都上半年分别实现0.14元和0.27元的每股收益,盈利水平较高,而且两公司的主营业务均有较大起色,没有特殊情况,全年盈利的可能性较大。而去年巨亏的ST轻骑主业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恢复,如何处理好大股东欠款问题,将是公司业绩盈亏的关键。

  相比之下,多靠非经常性收益扭亏的ST中西、ST鑫光、ST国嘉的期后业绩则有些扑朔迷离,全年能否盈利还须倚仗资产重组。具体来看,ST鑫光目前原主营贸易业务已完全停止,其上半年仅依靠子公司珠江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453万元主营收入,下半年能否盈利,则要寄希望于新注入公司的麦科特纺织南京公司。ST中西的资产重组也即将启动,该公司日前公告,托管人申华控股将退出公司,原大股东上海医药集团将主导公司重组。根据ST国嘉半年报所述,公司大股东已就公司下一步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和公司未来主营业务方向和发展形成了初步方案,公司主业将定位于通信技术的开发和通信设备销售、地产项目的开发等。但ST国嘉迄今仍没有拿出实质性的方案,重组方案的最终落实及其对今后业绩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除了资产重组之外,巨额诉讼风险和日趋紧迫的时间,也是影响上述几家公司期后业绩的客观因素。ST中西、ST鑫光和ST国嘉由于借款、欠款、担保等原因,均面临沉重的巨额债务诉讼,且大多已经处于执行阶段,如何实施债务重组,避免涉诉债务吞噬宝贵的利润将是全年能否盈利的关键。时间方面,目前留给几家公司仅有不足四个月的时间,而ST中西和ST国嘉的重组却仍如雾里看花,如此一来,即便优质资产得以注入上市公司,但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否带来足够的利润,也还未可知。

  暂停上市公司相关情况一览表

  恢复上市公司业绩缘何下滑

  韩万宁

  2002年和2003年年初共有19家公司恢复上市,然而,2003年半年报显示,其中相当一部分公司的业绩并不理想,部分公司出现了业绩大幅度下滑,更有4家公司重又出现了亏损。对这些公司来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实现恢复上市的同时,似乎并没有恢复元气。

  这些恢复上市公司中,除了百花村和英特药业上半年的业绩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外,都市农业、宝信软件、第一医药、博讯数码、白猫股份、龙建股份等公司的业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ST银广夏、ST东北电和ST永久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而ST东海、ST闽闽东、ST棱光和ST吉轻工都出现了亏损。不仅如此,ST闽闽东、ST东海、ST棱光等公司已经表示,三季度仍有亏损可能。

  恢复上市后出现业绩滑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公司原有的或是新介入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强,这在几家以PT公司身份恢复上市的公司中表现较为明显。比如ST东海,公司赖以恢复上市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土地置换收益及三亚市政府补偿等非经常性损益,而其原旅游资产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地提高,加之“非典”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亏损不足为怪。ST吉轻工的主业虽然通过收购常青房地产公司成功向房地产转型,但主业单一风险在其房地产业务陷入低迷后则表露无疑。反观百花村和英特药业,两公司由于资产置换较为彻底,资产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从而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下滑的恢复上市公司都是每股净资产不达标而仍然被特别处理的ST公司,这应该并不是什么巧合。每股净资产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在于,此类公司历年来的借款、欠款、担保等形成了巨额的债务负担,而恢复上市时债务重组又不彻底,遗留债务巨大、诉讼缠身,导致净资产缩水,这也比将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ST棱光今年上半年仍在进行债务重组工作,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公司的生产经营受恒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要债务人所欠巨额资金及为恒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提供巨额担保的诉讼案件的困扰,使公司资金严重短缺,生产经营规模难以发展。ST银广夏的债务诉讼同样也是妨碍公司经营的重要因素。

  当然,恢复上市公司中期业绩下滑,还与去年同期部分公司业绩的非正常增长而产生的“比较效应”有关。这对以暂停上市公司身份恢复上市的公司来说尤为明显。2002年上半年必须盈利的底线让ST银广夏、ST东北电、ST棱光等公司更多地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扭亏,造成了去年上半年业绩一定程度地“虚增”,而今年上半年由于没有退市之忧,缺少了“润色”利润的股权转让、债务重组等收益,加之主营乏力,业绩自然会有所下滑。ST棱光去年中期盈利而今年中期亏损,上半年因追回恒通欠款而调整冲回坏帐准备、部分债权人免息,而今年上半年这两方面工作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就是重要原因。ST银广夏和ST东北电上半年业绩的下滑,与这种“比较效应”不无关系。

  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恢复上市之后,如何尽快恢复元气,将是止住业绩滑坡的关键所在。而恢复元气的关键则在于如何在没有资产转让、债务重组等“非常”盈利手段的情况下,尽快卸下债务包袱,强化主营业务,提高自身造血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绝地反击

  晓寒

  被逼入绝地的暂停上市公司,上演了一出“漂亮”的反击战,战果堪称辉煌———12家公司有11家成功扭亏为盈,并因此具备了申请恢复上市的条件。而相同的一幕还在2001年中期上演,6家面临退市的老PT公司在宽限期的诱惑下,以齐刷刷的中报盈利得以逃出生天。

  然而,大获全胜的绝地反击,总让人觉得有些胜之不武———真正依靠公司主营业务扭亏的寥若晨星,更多的则是在一片闹哄哄的资产大卖场中,实现了自己三年不曾完成的盈利梦想。

  绝地反击昭示给我们的似乎并不是如项羽破釜沉舟般的决心,也不是如韩信背水列阵般的勇气,倒更像是一场勾心斗角的赌博。在这场赌局中,赌桌的一端是以救星身份降临暂停上市公司的新大股东,另一端则是暂停上市公司的原大股东、债权人、地方政府,而公司身处“绝地”则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似乎唯有“绝地”,才会刺激其参与各方的最大潜能———原大股东才会最大限度地承担重组成本,债权人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免债务本息,地方政府才会最大限度地调停斡旋,而新大股东才会最大限度地亮出优质资产。如此以来,身陷“绝地”的上市公司,在有最大限度的可能逃离“绝地”。

  从早期的苏三山、渝钛白,到近期的银广夏、郑百文,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绝地反击”战例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濒危”公司抱着逃离“绝地”的理念而慨然奔赴“绝地”。现处“顺境”———暂无退市之虞的40余家*ST公司,在亏损道路上的越走越远,正在默默地印证着这个悖论。

  然而,不得不提醒的是,一旦踏上“绝地”,“反击”有时并不总是意味着胜利。今天的ST五环是个明证,昨天的ST中侨和ST生态也是明证。 记者 韩万宁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