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声鹤唳 国有股减持新方案“过堂”不易

  作者:    日期:2002.01.15 09:32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2002年元月10日,港报一则有关国有股减持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遍各大财经网站。消息称,“下月初,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将听取财政部、证监会关于国有股减持方案征求意见和方案设计的报告,具体方案内容将在今年3月底确定。”

    消息甚至还列出包括中国石化、东风汽车、上海汽车等大中型国企上市公司的“第二批减持名单。”并称,市场定价化的减持原则不会改变。受此消息影响,当日,两市大盘跳空低开,股指一路走低,报收中阴。市场一片风声鹤唳。

    负责本次国有股减持方案征集工作的证监会规划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述消息纯属谣传,由于方案还处于汇总和评价阶段,短时间内不会出台。

    他表示,从技术层面上说,方案出台至少要经过方案的收集整理、研究论证和审批三阶段。

    “目前,方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刚进入研究论证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工作是最复杂的。”他说。一位参与方案汇总评价的证券分析人士私下向记者表示,要满足投资所预期的既要尽可能减小二级市场波动,又要实现国家利益、集团利益(证券机构)和个人利益的三方共赢。“这不太现实。”他说。

    由于有“财政部方案”的前车之鉴。他表示,新方案的出台,各方都会格外谨慎。“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于政府,于投资者都难以交待。”

    有关人士透露,方案的征集工作甫一开始,证监会就从国泰君安、海通证券、银河证券等七家证券公司和某研究所抽调了一批研究人员,协助证监会规划委员会,专门负责方案的整理、分类和汇总工作。目前,这些证券公司已完成了七类方案的初步改进和完善,并分别提交到了规划委。

    就1月1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召开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专家评议会”有关人士称,“这只是证监会组织召开的第一次研讨会,方案的出台,没有几十次的研究、讨论是不可能的。”

    2001年10月22日,迫于市场各方压力,证监会对实施仅四个月的国有股减持突然叫停。宣布暂停减持当天,大盘强劲反弹。

    有评论认为,“暂停措施”表明政府的纠错机制启动。由于纠的是“财政部”的错,证监会也因此掌握了国有股减持的话事权。

    不过,将国有股减持方案的二次设计工作从财政部揽到手中,证监会接手的显然是一块“烫手山芋”。

    由于暂停实施只是《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的规定。政府并无意修改“市场定价”这一国有股减持定价原则。这就给证监会出了难题。首先,新方案如果只是在原有《减持办法》的框架下修修补补,而不是将市场所抵触和反对的“市场定价”原则推倒重来,将很难设计出一个令投资者满意的方案。其次,证监会主持的为“减持”而“减持”的解决国有股流通的方案是不是背离了此前的“筹资”目的。

    财政部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此前暂停的是“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保基金的方案”,而此次证监会公开征集的却是“国有股减持的具体操作方案”。这种目标上的偏差,使目前的建议方案大多集中在如何全面解决“证券市场的非流通股问题”上。

    他表示,在现实条件下,要一步到位解决非流通问题难度很大,且急剧扩容对股市的冲击更加难以估量。

    因此,他认为减持工作的顺利展开,首先应明确减持目的究竟是什么?筹集社保资金,还是解决证券市场的全流通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尽早,以免在方案设计上少走弯路。

    市场人士猜测,新的减持方案估计不会将全流通作为减持目标,仍将围绕“筹集社保基金”来进行。因为,你无法要求法人股、包括民营企业主也通过减持来为全国人民筹集社保基金。这样,“证监会方案”可选择的范围同样狭小,要得到市场多方认同,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利益再分配时,国家作出适量让步。

  (四川金融投资报)


相关文章:
  • 从战略高度设计国有股减持 2002/01/15 09:18
  • 国有股减持与上证综指修改(上海证券报) 2002/01/15 09:10
  • 国有股减持思路出现重大突破 专家开口详细解释 2002/01/14 11:07
  • 即时解盘:国有股减持政策再次成为市场敏感因素,沪综指回守千五大关(万国测评) 2002/01/14 10:42


  •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