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业在困境中求生

  作者:中国证券报    日期:2001.09.03 08:17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一年前的创业板,宛如一丛盛开的鲜花,引来一群群蜜蜂为之辛勤劳作;而一年后的今天,创业板一推再推,终于变成一轮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及。这对于成百上千家为之而生、尚在蹒跚学步的创业投资公司来说,无疑意味着风霜雨雪、举步维艰。他们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困惑?他们打算做些什么?在夹缝中,他们如何求得生存?记者近日走访了几家创投公司,听听他们怎么说———

  队伍成长迅速,行业水平在提升,投资思路日益清晰

  从几百家,到数千家,创业投资公司的队伍在这一年中迅速壮大,自身也逐渐成熟。整个行业水平、机构水准、从业人员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提升;以前投资公司都是国有或地方政府出资建立的,现在的资金则基本上来自于民间;随着项目评估体系的日渐健全,投资思路也日益清晰。

  从趋势来看,同行间的相互学习、合作等交流越来越密切,国际化的合作和交流也越来越紧密,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工会就与台湾、新加坡的同行进行了多次互访;投资阶段提前,不仅仅停留在企业的成熟期,而是敢往企业的前期投了;投资日趋国际化,从资本合作、退出等方面寻求国际色彩。

  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公司总经理厉伟对自己公司一年的变化这样总结:我们成熟了。去年刚开始时,出于积累经验的考虑,公司对创业企业的投资份额较小,投了4、5家,近两千万,每家不超过公司总投资额的5%,而且均为接近成熟期的企业,而今年调整了投资战略,更倾向于创业前期的公司,并尝试对种子期项目进行资助,如投资研究所,投资比例也在上升,占到公司总投资额的10-30%,今后投资力度还会加大;投资更具有方向性,向着专业化发展,如生物、IT、通讯、路由器等;去年所投资的公司都要求他们变更为股份公司,今年则建议他们保持原有的有限责任公司,为下一轮融资提供空间;今年参与投资项目的程度上升,如帮助企业做好与银行的联系,协助企业取得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为投资的企业提供管理、财务等方面人才的培训,帮助企业寻找人才、处理好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参与决策创业企业的重大合同、期权计划、公司治理结构,等等。

  资金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更要命的是所投企业质量不高,管理上的问题也日益暴露

  为了抢占资源,风投们曾经使出浑身解数,无处不钻,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多撒广种。深圳市创新投“以出口为导向”,所投的60多家、8个多亿的资金基本上是瞄准能上国内创业板的中小科技企业;像中科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这样的中型创投公司,也投入了5000多万,而且这些公司有一半以上的人都用于创业企业的跟踪和服务,人力、物力投入相当大。

  中科企总经理刘福堂告诉记者,据他所知,由于创业板的推迟,现在已经有创投公司因为不能克服资金周转的困难,开不出工资。而他的公司虽不至于被拖垮,也已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投资需要效益,而高科技公司在初期很难有回报,得不到效益,又没有出口,日子不好过。

  资金还只是困境的一方面,更让风投焦头烂额的是由于当初投资仓促,对企业缺乏深入、细致、全面的考察,所投企业质量不高,而且,随着创业板的推迟,这些企业管理上的问题日益暴露,有的甚至出现巨额管理亏损。投资之前,对方抓住了风投的投机心理,编织出一个美丽的故事;风投虽然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对行业、技术风险的把握往往不够,因此常常是将资金投入企业后,才发现进入了天方夜谭。

  北京的一家风投Z公司,投资了一家与部队脱钩而来的企业,本来是要被当地政府收购的,但在多方极力撮合下,最终被一家上市公司控股,Z公司参股进去,成为一个小股东。就是这个公司,让Z公司头疼不已。一是企业本身产品质量、工艺存在致命问题;二是当初企业在与部队脱钩过程中,某些人从中牟取暴利,最终转嫁到新公司身上。

  这也暴露出一个重要弊端,就是现阶段资本与企业相结合还有很深的矛盾。我们创业板的储备企业虽然都是中小成长型企业,但仍然受传统企业影响很大,节奏比较慢,对新型管理模式难以接受,加上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基本上是技术的发明人或持有者,这样的人往往不具备管理能力;而创业投资公司以前基本上是靠股票市场起的家,他们一直遵循的是快节奏、高风险、高回报。

  创业板市场这样一个极具魅力的获利机会,注定会吸引一大批资金来投入,资本与产业的结合本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但在现阶段,却难以相融:创业投资理解不了企业为什么每跨出一步都那样艰难、缓慢;企业对风险的建议置若罔闻,但对突如其来的钱却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急于买房、买车,购置非生产型用品,贪图享受。

  一位创投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以前我们私募、委托理财、找银行贷款,玩的是别人的钱,现在可倒好,自己的钱让别人玩着,自己还没发言权,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玩亏了、玩完了。

  创业板迟迟不设,使那些拟上创业板的公司增加了额外的运行成本;还给这些企业的进一步融资造成困难,如中科企培育的一家清华大学研究生物芯片的公司,虽然已有5个亿,但还有十几个亿的资金缺口。另外,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显而易见的,按去年两个市场共募集资金1400亿计算,深圳今年就少募集700个亿,而且拟上市公司成千上万家,多少项目在等待资金,再加上目前国际市场低迷,正是我们引进游资和基金的时候,但我们却没有出口,一旦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他们肯定会重回成熟的资本市场,而且入关后,许多国际游资如赚不到钱就会溜走,开辟二板是吸引游资的好措施。

  Z公司总经理说,裁员、降薪等等都不是摆脱困境的主要手段,关键出路在于一是寻找转让机会,寻求股权重组,“让那些仍旧痴迷于风投、在第一次风投抢购中一无所获的人分一杯羹”,二是把一些有管理经验的人引进企业,使企业降低管理风险。

  好企业怎么也能退出,创业板开与不开,投资公司都有很多事要做

  既然身陷困境,是不是创投除了等待就无事可做了呢?

  厉伟对此摇摇头说:“我们不这么认为,创业板只是退出的一种形式,好企业怎么也能退出,而烂企业即使有创业板也不能退出,因此与其要求企业马上上市,与其人为地去跑上市,不如做好企业,让它增值。风投如不能协助企业很快成长,就是有创业板也没意义。风投的意义不在于通过创业板退出,而是帮助企业通过高科技,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深港产学研在1997年就投资了一家研制指纹机的项目,虽说由于它的前瞻性,公司几乎没赚到钱,但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这项技术在他们资金的推动下得以在全国迅速普及。

  他们提倡不但要谋取股东利益的最大回报,还要帮助创业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更要让员工增值。只要投资后企业按照公司希望的方向发展,企业自然而然扩充了现金流量、净资产,贷款能力上升、离上市的目标更近了。他们的投资经理每季度必须了解40个以上的项目,并针对其中5个写出详细报告,曾经有一个海南的项目,从第一次提交到厉伟手里后,又补充了20多次才最后定稿。

  在今年7月深港产学研办的一次“投资企业联谊会”上,他们做了这样几件事:请来深交所培训中心主任,告诉大家证券市场欢迎什么样的企业,请行业专家做中国电讯改革所创造的商业机遇与挑战的专题报告,经济专家阐述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对策与问题,北大纵横咨询公司的专家做现场咨询,会计师事务所的同志讲他们最怕看到的7大风险、136个问题以及最不愿意看到的企业的问题、失败的教训,银行的同志讲解有关买方信贷的问题。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浮躁不解决问题,踏踏实实做好企业,创业板开与不开,投资公司都有很多事要做。

  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吸引外资,创业板意义重大

  “现在重要的是如何推动资本市场发展,跻身发达国家,而不是仅仅从不出问题考虑。创业板是大胆的尝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就像今天能将中石化这样的巨型国有企业变成上市公司,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被誉为深圳创投领军人物的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阚治东,说起创业板来难奈心中的激动之情,“未来中国经济的腾飞要靠中小企业,这需要投资体系来支撑,而我国的投融资渠道不畅,创业板是创业投资的主要出口,不推出,对创投的影响非常大。”

  谈到创业板,似乎每一位创投人都有一肚子话要说。厉伟对创业板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创业板影响最大的是科技企业,它为企业家、科学家创造机会。国家通过创业板向这些人融资,有这样的市场后,让大家将钱投到亟待发展的技术中去。中国人不应总用美国人用剩的技术,创业板是使中国摆脱末流国家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创业板能够增加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吸引外资,使外资在中国没有退出的风险。”

  他们的观点很鲜明,那就是创业板在中国必然实施。刘福堂说:“道理是明摆着的,一是中国的巨大的需求,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小科技企业需要民间融资渠道,而这个渠道的畅通要靠资本市场带动;二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庄严承诺,论证了其必要性,言必果,行必信;三是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创业板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胜算在握。”

  为此,创投人对创业板充满信心。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