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不思回报”

  作者:    日期:2001.08.24 11:22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浦发银行拟增发不超过3亿股,导致该股在二级市场上无情地遭股东“用脚投票”。有投资者指责,上市以来股价一跌再跌的浦发银行,提出再融资是视中小股东利益于不顾。 

    浦发银行也的确够让投资者寒心。该股1999年11月10日上市以29.5元开盘后,股价一路逆市下跌,到本周四收盘15.53元。2000年上证指数上涨34.09%,而浦发银行竟下跌16.16%。上市首日买入浦发银行的投资者,现足足被套四成多。在股价走势如此糟糕的情况下,浦发银行提出增发新股,流通盘可能从目前的4亿股扩充到增发后的7亿多股,股价走势无疑雪上加霜。值得一提的是,浦发银行股价持续盘跌与基本面无关,不是公司业绩滑坡所致,而主要是上市时定位过高及二级市场对大盘股的“遗弃”。增发新股意味着浦发银行的大盘股特征更趋突出,二级市场势必对其敬而远之。另外,增发新股还将按筹资额的10%减持国有股,而这一点恰是目前市场最为感冒的。 

    “不思回报,只想‘圈钱’”,是部分投资者给浦发银行加上的“罪名”。上市以来仅实施过一次每10股派现1.5元(含税)分配,浦发银行股东被套后的怨言完全可以理解。而事实上,浦发银行不计市场形象提出增发新股,也是迫于经营形势严峻的无奈选择。从上市首日的29元一路跌下来,这段痛苦的经历说明市场此前明显高估了浦发银行的投资价值。投资者预期错误的原因在于,对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难度缺乏认识。浦发银行去年资产利润率和贷款利润率均居国内九家同类商业银行之首,但在经营上同样不容易。该公司曾在去年年报中坦言: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发展速度有所趋缓,逾期贷款增长较快,银行整体效益有所下降。据了解,银行业目前的经营环境有喜有忧。喜的是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个人消费信贷渐成气候,而且从今年开始的今后三年内金融企业营业税将从8%逐年下调到5%;忧的则是资本市场发展后,一方面分流了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绩优成长企业倾心直接融资,银行的优质客户出现分流和退出。 

    浦发银行虽不像国有银行那样被不良贷款拖累,资本充足率也高于巴赛尔协议规定的8%标准,但潜在的问题并非没有。从财务指标看,2001年中期末人民币中长期贷款比例为133.28%,高于央行规定的标准值“小于等于120%”;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为65.46%,高于标准值“小于等于50%”。另外,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张,机构网点的增设,浦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出现逐年下降趋势。1999年上市后由上市前的8.9%提高到年末的18.3%,2000年末为13.5%,2001年中期期末又降至12.71%。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正掀起并购信用社的浪潮,浦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显然有待提高。另外,浦发银行12.71%的资本充足率,实际已接近即将实施的新的巴赛尔协议设下的12.5%的临界点。据称,浦发银行增发融资将全额用于充实资本金,以适应该公司“2002年底资产规模突破2000亿元,到2005年资产规模达到3000亿元”的战略目标。 

    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的盈利空间不是很大。如果把银行股当作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那将是错误的判断。浦发银行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上的遭遇,实际就是对投资者错误预期的修正。从短期看,增发新股及减持国有股,将使浦发银行更长时间难以出现行情逆转,甚至投资者可能进一步被套。若放弃增发或减少增发融资额,也许可使个股行情出现止跌反弹,但对公司中长期发展不利。入世在即,银行业将面临外资抢摊,资本充足率偏低既使规模扩张受到抑制,又易引发金融风险。看来,浦发银行的公司长远利益与股东短期利益的冲突不可避免,股东只能把眼光放得更远。(中国经济时报 张炜)


相关文章:
  • 浦发银行称收购香港银行尚在研究阶段(上海证券报)-初一- 2001/08/24 08:22
  • 浦发行瞄准香港 2001/08/23 13:42
  • 浦发银行将开展业绩推介(上海证券报) 2001/08/23 09:38
  • 浦发银行中期业绩与境外标准接轨(证券时报)-华强- 2001/08/21 08:32
  • 浦发银行加大收购兼并力度(中国证券报)-顾惠忠- 2001/08/13 11:47
  • 国家开发行与浦发银行合作(上海证券报)-朱兆荃- 2001/08/13 08:58


  •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