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操盘手辞职前的“辩辞”

  作者:    日期:2001.04.24 11:50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4月14日,博时基金旗下的两员大将谢超与汪德生突然辞职,公告中没有披露其去职的理由。博时公司称只是一次人事调整。

    理论上讲,"辞职"应该是出于自愿而非处罚,但是鉴于博时目前的微妙处境,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正常的工作变迁。

    早在3月25日,博时基金管理公司曾披露:"对于中国证监会要求暂停基金从业相关资格的人员,公司已按原先制定的岗位替代制度,选定了岗位替代人,并正在按有关规定履行核准程序。"接任谢超和汪德生的宋炳山、周枫和刘红海都是"岗位替代人",那么谢超和汪德生是不是就是中国证监会要求暂停基金从业相关资格的人员?如果是,那么现在他们为什么可以辞职,而不是接受暂停从业资格的处罚?如果不是,那么中国证监会要求暂停基金从业相关资格的人员又是谁?现在博时基金管理公司正处于被调查的非常时期,谢超和汪德生辞职之后,证监会的调查是否会受到影响?因为仅仅是辞职,两人具有完全的公民自由,从法律上讲,只有传票才可能约束一个人的行踪和言行。

    对此问题,公司方面与证监会都拒绝回答。

    《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第22条:基金从业人员离开原聘用单位后,不得泄露原聘单位的未公开信息。

    也就是说,谢超与汪德生都"不能随便说话"。

    但是他们在3月30日各自的基金年报里,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自我评价。

    谢超:投资方法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

    谢超在基金裕阳年报的"基金经理人工作报告"中,详尽地阐述了自己对基金的理解,包括最有争议的投资理念和所持个股。现在来看,这篇报告更像是谢超的一份公开的辩辞。

    他非常有针对性地提出: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与投资方法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能否实现基金的目标。基金应该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投资,这是投资方法,而非基金的目标。

    他对自己所笃信的主动型基金的理解是:其基准目标是基金回报超过相应的指数即战胜市场,即使结果可能会达不到这一指标,但并不妨碍基金追求这样的目标。

    他亮出一张王牌:2000年市场增长率为44.5%,裕阳净值增长为60.98%,比前者高出16.73%。

    对于该基金所持非议甚多的几只股票,谢超也并未闪烁其辞--选择海虹控股是因为其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投资其核心竞争优势及业绩持续增长的能力尚未得到证明,所以实质上类似于风险投资,投资海虹控股看重的是资本的超额回报。

    风华高科、东大阿派、电广传媒、乐凯胶片属于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业绩可持续成长、价值被市场低估的上市公司。对于该基金2000年初对网络板块的整体投资,他认为该基金是随市场波动,动态资产配置,这种投资类似于势头投资,注重的是当期收入的实现。

    他认为,基金裕阳在2000年的主要问题是,在行业配置上的不当对基金业绩的增长产生的负效应,并指出这也是在2001年要重点加以改善的方面。

    谢超有着7年证券从业经历。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就职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1991年赴美国北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起,在美国工作,拥有美国证券经纪人资格。1998年7月加入博时基金管理公司,任研究部副经理,1999年2月起任基金部副经理,1999年8月起兼任基金裕阳基金经理。

    汪德生:未能在高位及时减仓

    和谢超同时辞职的还有基金裕华和基金裕泽的基金经理人汪德生。

    他在半个月前在其基金经理工作报告中还表示,将一如继往地以诚信敬业的精神,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最大回报。

    时年38岁的汪德生,证券从业长达6年,曾就职于海南港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8年加盟博时,于2000年3月27日接管基金裕泽基金经理人,2000年7月接管基金裕华基金经理人。

    对于基金裕泽2000年有无过失他未作评论。对于基金裕华,他认为该基金在2000年的主要问题是:虽然认识到网络科技股存在较大泡沫,但未能在高位及时减仓。(证券市场周刊) 


相关文章:
  •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更换基金经理的公告 2001/04/14 09:21
  • 博时基金管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调查 公司运作如常进行,旗下基金去年收益分配将如期实施(证券时报)-肖冰 刘倩- 2001/03/26 08:32
  • 博时基金躲什么? 2001/02/23 09:26
  • 路透社:博时基金涉嫌违规被查处 证监会结束基金调查 2001/02/21 13:07


  •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