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银广夏的启示

  作者:    日期:2000.09.19 09:28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企业治沙之先河,斥巨资、坚持数年治理沙漠、开发沙产业,使亘古荒沙变成万顷绿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奇迹。广夏事迹的价值已大大超出了一般治沙典型的层面,对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诸多宝贵的启示。

    启示之一,西部大开发要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首位。有些地方急功近利,一说开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工业项目。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搞工业项目,固然重要,但未必都能赚到钱,弄不好,钱没赚到,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银广夏是一家上市公司,自然也要追求经济效益。但其可贵之处在于选准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兼而收之。我们应当研究、制定有关的政策,动员、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来。

    启示之二,西部大开发,科教要先行。没有科技的支撑,就没有银广夏的成功。实践再次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真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始终依靠科技的支撑和保障,提高科技含量。我们常说,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靠什么跨越?靠科技,靠教育,靠人才,靠人的素质的提高。

    启示之三,“公司+农户”是凝聚力量、促进西部开发的重要途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将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如果各地多一些像银广夏这样的龙头企业,组织科研院所和农民的力量,从事开发工作,力量更大,效果就更好。

    启示之四,生态环境建设一定要和农民利益紧密结合。银广夏开发沙产业吸纳了数千名农村劳动力,每个劳动力每年的劳务收入达五六千元。农民有了收益,积极性很高。“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战略构想,代表了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农民兄弟的吃、住、穿、用等生计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努力探索出一套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利益紧密结合的机制,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退耕还林还草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生态环境建设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儿。

    启示之五,科研院所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有用武之地。应用型科研院所的改革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公益型科研院所如何改革,不少人心存疑虑或心里没底。宁夏水科所、林科所的改革实践表明,科研院所进入市场是大势所趋,越早进入越主动;科研院所进入市场后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银广夏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本报曾多次报道过他们的可贵探索,意在呼唤更多的人关注西部、研究西部,从西部开发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投入到西部的开发建设中来。当然,凡事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简单摹仿,不顾条件、不讲科学地盲目开发沙漠,而是应学习其精神。银广夏的实践表明,西部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人民日报》 2000年9月19日第一版)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