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青啤

  作者:    日期:2000.09.05 11:16 http://www.stock2000.com.cn 中天网

    上月一个月内,青啤狂吞上海嘉士伯后,又迅速挥师北上,以2250万美元高价收购了亚洲战略投资公司。这是青啤最大的一次兼并活动,而且是一次对整个啤酒行业都会产生影响的并购行为。一时间,各种议论纷纷见诸媒体。 

    近日,有报刊文四问青啤:资金何来?后市何利?胃口多大?能力多强? 

    的确,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大规模并购往往风险极大,何况,青啤自身存在两大致命缺陷,其一是自身赢利能力不够,其二是融资能力有限。 

    姑且不论近两年诸多的攻城略地行动,单就这次大规模并购行为来说,最棘手的问题、也是笔者想再次发问的一点就是:收购之后,“五星”、“云湖”究竟改不改名? 

    企业兼并通常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品牌移植,全方位扩张,如康佳集团兼并安徽芜湖电视机厂,输入先进技术与管理,输入康佳品牌;另一种是品牌渗透,局部扩张,即移植入一定量的资金与管理,原有品牌不变,如达能进入乐百氏。采用何种品牌策略,真正关系到并购的成败得失。 

    从此前的情况看来,青啤人选择的多是后一种策略——品牌渗透,即对原有品牌予以继承,拿1997年的情况来说,青啤虽然号称生产107万吨啤酒,五年来第一次超过燕啤,但是真正青啤本厂生产、贴青啤标签只有40万吨上下,而燕啤的这一数字为87万吨,青啤人戏称之为“用你的瓶子装我的酒”。应该说,这是一种明智之举,毕竟,在现实的中国,啤酒市场的区域性消费现象根深蒂固。北京,燕京是老大;广东,珠江数第一;成都,蓝剑称雄;东北,哈尔滨啤酒独占鳌头。 

    但是,这次情况又不一样了,先前你兼并的是荷泽、日照等地的小啤酒厂,而这些地方消费者的啤酒消费心理尚不成熟,可以说是市场弱势地带,与青岛啤酒也是一衣带水、山水相连。而最近两次尤其是进军北京,既离开了本地域,面对的又是成熟的消费群,品牌渗透还能行吗?换言之,在北京人看来,青啤收购“五星”、“云湖”所带给他们的,其实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啤。牌子还是“五星”、“云湖”,只不过打上了诸如“青岛啤酒出品”等字样,北京人就会去买? 

    当然,青啤完全可以让“五星”、“云湖”改姓“青岛”,像模像样地贴上商标,但再怎么说,此“青岛啤酒”亦非彼“青岛啤酒”。又不是崂山的水,改个名就能救活“五星”?谁不明白,这是“青岛”啤酒,而恰恰不是青岛的啤酒? 

    老百姓喝的是酒还是名? 

    啤酒与彩电不同,水质的选取、麦芽的品种都十分关键,这亦是为什么啤酒市场地域消费盛行的一大客观因素。 

    行业不同,对企业的扩张兼并提出的要求也不同,譬如说啤酒。改名与否,实际上就是改不改味道。而青啤,恰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眼下,它正站在一个两难抉择的关口,何去何从,青啤人都会头疼。(中国经营报 秦全跃)


相关文章:
  • 青岛啤酒与交行开展银企合作(中国证券报)-辰雨- 2000/09/02 11:54
  • 青岛啤酒与集团资产置换(上海证券报)-李彬- 2000/08/31 08:03
  • 青岛啤酒与日本朝日啤酒联手进军健康饮品市场(中新社) 2000/08/26 12:39
  • 斥巨资收“五星”、“三环”——青啤兼并之势“攻”到京城(证券时报)-赵惠- 2000/08/21 07:12
  • 青岛啤酒收购上海嘉士伯(上海证券报)-杨伟中- 2000/08/10 08:01


  • 关闭窗口】 【今日全部财经信息